兩則科學家對基改作物的省思

編譯│陳儒瑋


cotton-174660_640

拒絕基改作物並非否定科學

作者│Colin Macilwain

根據路透社的報導,上週德國宣布將維持對基改作物的種植禁令,上個月蘇格蘭政府亦提出了同樣的呼籲,這引來植物生物學家和科學家的批評,例如前歐盟委員會首席科學顧問Anne Glover,就批評禁令是對科學的侮辱,管制應該依循證據。

我是科學方法的忠實信仰者,你不會發現我坐在一架Airbus 320上,卻去感謝上帝,我會非常高興感謝科學家和工程師精確掌握流體動力學。然而,我卻輕鬆看待蘇格蘭與德國作出基改作物禁令決定,也饒富興趣的等待英格蘭的回應。

20年前,許多基改種植者認為,歐洲將大規模開放,但現在看起來事實並非如此。雖然目前全球有近10%的可耕地種植基改,但是有80%主要集中在美洲,其餘大多為印度和中國種植的非糧食作物(主要為棉花)。

當15年前歐洲拒絕基改作物時,許多基改擁護者批評歐洲人民不願擁抱未來,但事實上,對於奈米科技和行動電話等高科技技術,歐洲可是走在前端。因為,基改科技牽涉到良好的風險管理、公眾和許多因素的考量,不僅僅是科學式的風險評估。

環保主義者,以及如歐洲委員會和美國前副總統Al Gore都傾向於「預警原則」,這是舉證責任上的創新。在歐洲,許多國家人民尤其重視食物來源,更不希望吃到基改食品,也衡量基改科技對生態的影響。難道只因數據證實說基改作物是可以安全食用就要允許種植?

在美國,1995年以與傳統作物「實質等同」的態度定義基改作物,這是導致民眾不信任基改技術的原罪。基因工程技術可以任意混合基因,對全球生態與食品都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怎可視為與傳統育種作物「實質等同」?

2014年4月,佛蒙特州成為第一個授權針對含基改作物產品進行標示的州。(不過,日前美國眾議院已作出回應,通過了一項法案,禁止此類國家規定。)

許多反對基改作物者還是希望包裝食品能加上基改標示,這將意味著基改作物末日的開端。然而,也希望透過標示,促使科學界和農業生物技術業者對消費者和盤托出,他們的葫蘆裡賣的到底是什麼藥?

出處:www.nature.com/news/rejection-of-gm-crops-is-not-a-failure-for-science-1.18271?WT.mc_id=TWT_NatureNews


canola-747571_640

基因工程科學家眼中的基改作物(GMOs)

作者:Jonathan R. Latham

1990年代,我正專注於進行基改植物的研究。當時,我並不關注基改作物對人類健康和環境可能會產生的影響。因為我是一個非常年輕的科學家,正沉浸於生物與科技的複雜的世界之中。另一個原因是,很難想像我們正在研究的基改生物將會被種植或供人食用。就我而言,所有的基改生物都僅僅適用於研究目的。

但是,後來很明顯的,公司想的和我們完全不同,商業利益是遠遠領先於科學知識的運行。我的一些資深同事們跟我分享了他們的懷疑。直到今天,超過二十年後,基改作物,特別是大豆,玉米,木瓜,油菜,棉花,已經廣泛的被應用於商業化種植。

然而,身為一個較為資深的科學家,我深切相信我們對於基改作物的風險認識遠遠趕不及它們正在運行的速度。作為一名科學家,我已經變得更加欣賞的生物體系的複雜性。也就是說,我越來越意識到,作為科學家,我們了解越來越少。

評斷基改生物不該僅只從科學層面。基改生物存在的商業目的不是為了養活世界或提高產量。相反,它們的存在只是為了為了讓企業獲得知識產權(專利權),取得在種子與植物育種權,進而推動利於他們農業的方向。這樣的趨勢正在發生,更讓農民,消費者和自然世界付出代價。舉例來說,因為基改作物的出現,美國農民正付出較以往多出四倍的種子成本,但卻遠比之前有更少種子可以選擇。

出處:www.independentsciencenews.org/health/growing-doubt-a-scientists-experience-of-gm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