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 Evolution》:科學傳播還是公關宣傳?

編譯|陳儒瑋

6月23日,一部名為《Food Evolution》(暫譯:食物演化)紀錄片,在美國第25屆「環境電影節(Environmental Film Festival)」進行首映。

這部記錄片由曾獲奧斯卡金像獎提名的紀錄片導演Scott Hamilton Kennedy所執導,並由知名科學傳播者Neil deGrasse Tyson擔任旁白工作。影片從夏威夷的木瓜、烏干達的香蕉,以及美國愛荷華州的玉米出發,試圖從科學實證觀點,探討當代備受爭議的基因改造議題。

影片受訪者包括著名環境記者Mark Lynas、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動物科學系教授Alison Van Eenennaam、反基改運動者Jeffrey Smith、民間團體「食物安全中心(Center for Food Safety)」創辦人兼執行董事Andrew Kimbrell、印度「九種基金會(Navdanya)」創辦人Vandana Shiva、孟山都公司執行副總裁暨首席技術官Robert Fraley、營養和公共衛生學者Marion Nestle,以及科學教育傳播工作者Bill Nye

影片從2014年起開始籌備,2016年完成拍攝,贊助者為「食品科技者機構(Institute for Food Technologists, IFT)」。該機構的營運資金有部分來自大型食品公司,現任總裁為Cindy Stewart,她之前曾待過杜邦公司。2014年時的總裁為Janet Collins,她亦曾受雇於孟山都與杜邦,如今擔任「作物永續發展協會美國分會(CropLife America)」科學與法規事務部副總裁,該協會會員包括孟山都、先正達、杜邦、陶氏化學、巴斯夫與拜耳等知名跨國農企業。

早在正式舉辦首映之前,支持與反對的雙方陣營就已對影片內容展開爭辯。

6月13日,支持基改作物的學者Kevin Folta於媒體撰文表示,雖然科學家普遍認為基改技術安全無虞,但多數消費者卻恐懼與厭惡基改食品,雙方看法會如此分歧,很有可能是來自一些非科學網站、書籍與影片的操作,目的是為了反對企業或推銷高價的食品。

他認為《Food Evolution》這部影片的上市,一方面可以幫助消費者藉由科學家的觀點,理解全球的農業狀況以及生物技術的進展,另一方面更可戳破像是Jeffrey Smith之流的反基改主義者,如何利用恐懼來阻撓科學進步與犧牲民眾利益。

相隔兩天之後,6月15日,民間團體「美國知情權(U.S. Right to Know)」共同創辦人Stacy Malkan即投書該媒體回擊,批評《Food Evolution》雖然對外宣稱採取客觀立場,但以內容看來與其說是科學論證,到不如說是農企業推廣基改食品的公關宣傳片還來得更為恰當。

她以基改作物配套使用的除草劑嘉磷塞為例,說明影片刻意忽略嘉磷塞引起的致癌風險疑慮、未提世界衛生組織於2015年公布的嘉磷塞列入2A級有致癌風險報告,更迴避許多農友正對孟山都公司提出嘉磷塞致癌的官司訴訟;相反的,影片中農友在鏡頭前表示嘉磷塞是非常安全的,甚至比餐桌上的鹽巴都來得安全(編按:此為孟山都對外的一貫公關說詞),而孟山都公司執行副總裁Robert Fraley更說,嘉磷塞會導致出生缺陷與癌症是糟糕的偽科學。

此外,影片討論危害非洲香蕉的枯萎病,宣稱基改香蕉能解決此項問題,但重點是這項產品仍在研發階段,是否能有效控制仍在未定之天。相反的,烏干達的農民田野學校透過"低科技"解決方案,早已在防治香蕉枯萎病上顯示出優良成效。

 6月16日,一群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教師與學生聯名發表公開信,認為《Food Evolution》應被視作某種「政治宣傳片(propaganda)」。已有許多社會與科學研究者指出非洲農友並非缺乏科學技術而導致糧食危機,而是受到幾世紀以來的殖民主佔領與剝奪傳統種子主權的結果。

他們指出身為影片出資者的「食品科技者機構(IFT)」是一個長期支持生物技術行業的組織。影片受訪者之一的Mark Lynas,從2014年開始與「康奈爾大學科學聯盟(Cornell Alliance for Science)」合作,執行由比爾暨梅琳達蓋茲基金會捐助的560萬美元計畫,目的是要"和諧(depolarize)"基改食品的爭議。另外一位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動物科學系教授Alison Van Eenennaam,亦曾在孟山都公司工作過。即使表面中立的仲裁者Neil deGrasse Tyson及Bill Nye,也都認為生物技術是解決糧食危機的方式。

6月21日,受訪者之一的營養學者Marion Nestle,公開於自己的部落格上表示發言遭到曲解,要求導演撤下關於她的片段,卻遭到拒絕。

她表示,在短短10秒片段中的發言「我沒有明確證據表示吃基改食品是不安全的」,確實是她所說的,但這樣的斷章取義非常不合適。基改作物除了安全以外,還有很多問題值得考慮,像是單一化作物耕種、工業化農業對環境和氣候變遷的影響、除草劑嘉磷塞的致癌風險疑慮,以及雜草產生抗藥性的問題。影片不僅無意討論環境問題,也迴避農企業如何花錢進行遊說與打擊基改食品標示制度等傷害民眾知情權的行動。她認為該影片的重點只有三個。第一,基改作物是安全的;第二,有其他意見的人都是反科學、無知且愚蠢的;第三,有機食品是壞的,而提倡者都是騙子。

而當Marion Nestle刊出這篇聲明時,隨即引來超過870個評論,多數是捍衛基改食品的言論。6月26日,她關閉部落格的留言功能,並表示這些評論並不是想要針對基改作物對科學、社會與政治層面的影響進行討論,而是人身攻擊。

6月22日,紐約時報刊登一則關於《Food Evolution》的電影評論,說明該影片是由非營利組織「食品科技者機構(IFT)」委託製作,沒有來自跨國農企業的金錢資助,而製作人與導演保有創作自由。文中明白提到即使基改作物導致農藥使用量有所增加,但這些農藥並沒有較高的毒性,孟山都公司研發的基改生物安全性受到誤解。該篇評論最後寫道「本影片秉持於柔和語調,尊重反對者但堅持數據的態度,若要說為何有機支持者那麼難以接受,可能就是因為在缺乏安全與永續食物的世界中,基改生物可能是一股好的力量。」。

6月30日,美國民間團體「全美母親(Moms Across America)」發起人Zen Honeycutt亦為文反擊,指控她在《Food Evolution》紀錄片中的發言「我相信社群媒體更甚於科學家」,遭到惡意剪輯。實際上她說的是,「我相信社群媒體上那些看到孩子因為吃下基改食品生病的母親的真實分享,甚過於那些接受大企業贊助,並在孤立研究室進行實驗的科學家。」。

她更指出,導演透過採訪她、Jeffrey Smith、Marion Nestle與Vani Hari(暢銷作家、Food Babe部落格作者)等諸多反基改運動者,企圖營造平衡報導的氛圍,但這完全是種錯誤導。她自己和Jeffrey Smith從未看過初剪的版本,而Marion Nestle和她提出刪除發言片段的要求,至今亦沒有獲得任何回應。

顯然的,基改作物與食品的爭議並不會因為一部影片而終止,這也讓我們去思考,基改議題所牽涉的複雜面向,不僅限於食品安全,還包括社會、環境與政治等層面。




來源:

search previous next tag category expand menu location phone mail time cart zoom edit close